上星期,那先生突然換了大頭貼,照片還是原本的照片,但是多了邊框跟寫著阿拉伯文字。
原本我只是滑過去不以為意,以為是他支持哪個足球隊伍,後來才看見法國國旗被畫了一槓,太好奇了,就自己去查了一下字典:
法國國旗上面寫的是 #抵制,圖片下方寫的則是「真主的使者,願和平降臨在他之上。」
當晚,跟那先生講電話時,才聽他跟我解釋約旦跟法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他說:「馬克宏帶頭冒犯我們的先知,他給他的人民錯誤的觀念,我們國家要抵制法國進口的商品。」
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我聽過這件事耶,台灣新聞有報導一點點。」
法國巴黎當地的一名國中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一幅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要學生針對「言論自由」這件事做正反方的辯論,並要求如果穆斯林學生感覺不舒服可以閉上眼不看,或是自行離開教室。
一名學生家長知情後非常氣憤,將這件事在網路上公開譴責,他們認為這名老師公開展示嘲諷先知的圖是非常冒犯穆斯林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可能導致穆斯林在學校或是在法國的地位更受排擠。
然而,這則訊息在網路上開始病毒般地擴散,幾天後當這名歷史老師走在街上時,竟遭一名18歲男子公開斬首。
這件事引發法國人民憤怒,全法舉行抗議大遊行,法國總統馬克宏公開譴責伊斯蘭極端勢力,並宣布關閉巴黎東郊一所清真寺,禁止參與斬首案有關聯的51個法國境內伊斯蘭協會。
說實話,我當下其實也受了媒體影響,覺得法國政府的反應好像沒什麼錯,那名老師只是放一張圖片就被斬首,太可怕了吧?
但我想聽那先生的說法,我要他多講一點給我聽,他說:
「沒有人會說殺人是對的,那個殺人的人也馬上就被警察擊斃了,可是馬克宏說這是伊斯蘭,他想要把恐怖份子跟伊斯蘭連結。而且他說那張漫畫是對的,我們很生氣,他們不懂,我們的典籍、書籍都有說穆罕默德,不可以這樣畫他,這種行為對穆斯林很冒犯,他一點都不尊重穆斯林。」
我說:「馬克宏不是只是說譴責伊斯蘭極端分子嗎?」
那先生說:「不,他說了更多。」
我才去找新聞資料,找到了一些非繁體中文的新聞:
「馬克宏於9月4日公開表示法國『不會放棄諷刺漫畫與塗鴉』,捍衛先知穆罕默德爭議漫畫的出版,並宣稱這些諷刺漫畫象徵代表自由與世俗主義的法國價值。他捍衛嘲諷刊物「查理週刊」(CharlieHebdo)擁有「褻瀆的自由」,並且描述伊斯蘭教是個「在全球各地都陷入危機」的宗教。」
約旦外交部譴責法國「企圖將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聯繫起來,此企圖帶有歧視性和誤導性」。
說實在的,我認真不覺得國家元首適合這樣說話,言論自由不應建立在冒犯別人之上,何來「褻瀆的自由」?
言論與出版自由讓這些東西可以出版,但當它對某群體是深深的冒犯跟褻瀆的時候,不就是該被抵制和譴責的時候?

台灣媒體沒有什麼後續報導,後續是這件事逐漸引發法國境內的種族歧視,陸續傳出有人被攻擊、刺傷只因為他們是「講阿拉伯語」的人,或是穆斯林被民眾怒罵、暴力相向的事件。
這件事讓我蠻沉重的,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描述,我希望我是中立客觀的在描述事件,也試著更多方位的去蒐集各種資料。
如果大家有任何想法跟意見,都歡迎留言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