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問他:「告訴我,你有什麼不喜歡我做的事情嗎?」
他回答我:「baby,我跟妳說過了,只有不要喝酒而已。」
穆斯林有幾個戒律,那先生只有要求我這點,不要喝酒。
一開始我想那也還好,我也不是多喜歡喝酒,但一但開始想禁絕它,才會發現它在生活中以各種面相跟功能存在著,有時候不是喜歡或不喜歡的問題,好比應酬。
我剛進新公司時恰巧是中秋節,同事們約了烤肉,那晚除了賞月,人手一罐台啤,前輩們一個個都說「喝啦喝啦」,有醉的通通都同一國,喝下去就從同事變成能說心裡煩憂的朋友。不喝酒直接OUT,以後想跟大家變熟請再自己動腦想辦法。
他聽完這些後,眉頭皺超深,告訴我說:喝酒很不好,有害健康。
我說:我同意,那以後我都假裝說我喝酒會過敏。
他說:但說謊是很不好的。
我拉扯又兩難,過敏是個很好用的擋箭牌,任何需要喝酒來交際的場合(真心朋友除外),一說會過敏周遭的人全部施以同情眼光,覺得「唉,不能喝酒?妳人生失去奪大的樂趣?」
但如果我說「沒有啦,其實是不想喝」,各種不認同如利箭射來,開始被冠上掃興的罪名。
喔,這根本可以寫篇碩博士論文,題目我都定好了:「論酒類在台灣人人際認同感形成過程中扮演之角色」,寫幾萬字應該沒問題。
其實約旦還是有酒吧的,但那先生說他從沒進去過。
幾次跟他視訊的時候,碰到路上有空酒瓶,他都要把鏡頭轉過去照給我看,然後問我:「妳知道這是什麼嗎?」
我本來一眼就看出是酒瓶,都會因為他這一問開始懷疑自己。
我說:是酒?
他說:恩,答對了,是酒。
說完話他總會搭配神祕難解的一笑,我自己猜想,大概是因為喝酒是被禁止的,
那個表情跟青少年抓到朋友看色情書刊的樣子差不多,一種「嘿嘿我抓到了」加上「噓,跟妳說個秘密」的感覺。
那先生其實是個蠻好猜透的大男孩。
我問他:酒是外國人喝的嗎?
他說:不是,外國人會喝酒,可是他們很有禮貌不會亂丟垃圾,是其他穆斯林
我說:我以為你們不能喝酒
他說:妳看妳的手,有五根手指對不對?
我說:嗯?所以?
他說:每個手指都長得不一樣,就像每個穆斯林有不同的道德標準。
我突然好想跟他告解,其實我從小學就迷戀那種裡面有包酒的巧克力了,我可以一個人吃完一大包(掩面)。
一開始這個宗教讓我畏懼,是因為從小到大我並沒有一定不能打破的什麼戒律,阿嬤不強迫我跟她一樣初一十五吃素,媽媽也不強迫我一定要跟她一樣去教會,但講到伊斯蘭教就有好多好像不能做的事,不能吃豬肉不能賭博不能跟異性握手。其實對他們而言都像我們在吃素一樣,神認為做這些是好的做那些是不好的,既然都明白什麼是好跟不好,又怎麼會害怕自己會打破。
但我還是常喝到酒,至今完全不知道怎麼跟他解釋。酒釀湯圓、薑母鴨甚至蛋糕甜點,加點米酒去肉腥,幾滴萊姆酒去蛋腥,臺灣人有多喜歡在食物裡加酒,而且都很好吃恩嘛恩嘛!!
我覺得認識他以後改變我很多從媒體接收來對穆斯林的認知,就像新加坡、台灣、中國都是華人,但我們的個性跟某種民族性有很大差異,中東世界其實也是,不能一概而論。
我大概這輩子改不掉腦袋很會亂想的個性,我覺得我很尊重他的信仰,那反過來他也應該要尊重我的生活吧?為什麼我就不能碰酒了呢?
可是,像是我不愛吃木瓜,要是家裡人一直在我面前吃木瓜還一直拉我一起吃,那就是可以斷絕往來了啊我會氣死。
那他不愛喝酒跟我不愛吃木瓜一樣,只要不把宗教的束縛想得那麼重,那先生說不該做或不該吃的都變成是喜好問題,雖然本質上還是宗教從小融入生活,讓他討厭酒討厭豬肉(甚至討厭狗,我好難過),但有什麼不能體諒呢?
欸,可是這不就是生活中各種小摩擦的來源嗎?我們不都是在尋覓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一拍即合的時刻嗎?這樣我們真的適合在一起嗎......。
總會有個小天使(還是小惡魔?)的聲音跳出來說,不能再想下去了!翻來覆去沒完沒了。
每個人都有不同喜好,就像每個手指都長得不一樣,但牽起手來還是讓人感覺幸福,目前這樣就好。
20180822新增註記:
不喝酒不吃豬肉就像有的宗教吃素,是他們內心對於神的尊敬、想要信守戒律,以『變成更好的人』,還是比喜好更深層一些,我只是用很淺白的方法在說服自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